全球第一棟回應氣候狀態的氣象站動工

Weather Station Starts Construction
IMO Team Members (Left to Right) Lain Satrustegui 伊萊恩 , Peter Boronski, Urdaneta Zeberio, Chen Wei Ching, Michael Blaeser, Julen Fernandez

由於氣候變遷及颱風等天氣現象愈來愈極端化,對氣候的了解與預測也就日趨重要。台灣的氣候及氣象學者如同防護盾般,藉由對天氣之預測,捍衛著我們遠離這些災害,每年拯救無數人的生命。藉著他們的努力,並教導大眾如何共同來減緩氣候變遷,這與運用各種工具預測氣候來說,是同等的重要。IMO建築暨設計事務所與程俊強建築師事務所的建築師們相信,這項即將在新店動工的工程,台灣最新且最先進的臺北氣象站及氣象儀器檢校中心,不僅只是容納儀器設備的建築,它應當扮演啟發並賦予人們改變的力量。

Weather Station Starts Construction

IMO建築暨設計事務所的西班牙建築師伊萊恩Lain Satrustegui解釋道:「建築要能對人們有啟發作用。」此外,伊萊恩建築師繼續說道:「沒有人會單獨對數據感興趣,人們需要去感覺並且體驗,感覺這些數據與自然元素像雨、風、太陽……之間的關聯性。從這個建築能看到天氣是不斷的在變化。」其表達方式為透過建築立面的345個節能版,每一片節能版都可以對不斷變化的風及濕度做出反應,並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變化。節能版耐候鋼表面的沖孔,具有遮擋台灣夏季熾熱豔陽的效果,讓內部活動的人得以同時觀看周遭綠意盎然的天然環境。更重要的是,人們可因此觀察到日間太陽移動的變化。透過能協助收集降雨及有機曲面的屋頂設計,使建築物與在地景觀融合在一起,與環境對話。綜合以上元素,創造出全球第一棟能與自然條件互動的氣象站。

台灣最新且最先進的臺北氣象站及氣象儀器檢校中心

建築內部裝備有台灣最大且最快速的氣象風洞(最大風速可達每小時216公里),以及國內最先進的氣象儀器中心。這些設備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全年無休地進行地面天氣觀測,有助於預測像颱風等危險天候狀況,因此,在災害預防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項工程是新北市政府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共同合作,並且是台灣第一個且唯一一處,可藉由一天兩次的高空氣象氣球,協助收集臭氧層數據的天氣設備,臭氧層是為地球遮擋太陽紫外線的重要防線。

Weather Station Starts Construction

正如數據可用於表示氣候的變遷一樣,設計也可以用於傳遞建築物以及位於其內的人們之重要性與目的。獨特的建築結構不僅可以啟發今日大眾的好奇心以及與建築間的互動,對於未來的世世代代也具有同樣的效果,氣象站期望能創造出人與自然連結的公共形象。如果幸運,說不一定還能為,這個星空中的綠洲,我們稱之為地球的棲身之所,扭轉其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
氣象站動工

氣象站動工

這項工程將於2019年9月12日新北市長侯友宜主持開工典禮,西班牙駐台辦事處處長José Luis Echaniz Cobas也將以貴賓身分出席,預計於2021年對大眾開放。
#Weatherstationstarts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ForeignArchitectsinTaiwan #AwardWinning

相关文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